首页 导航 学生工作 导航 学生风采 导航 金融系优秀毕业生分享|于云嵩:下一站,芝大见!
丝状图

金融系优秀毕业生分享|于云嵩:下一站,芝大见!

2022-05-20

姓名:于云嵩

书院:树仁书院

专业:金融工程(2022届本科毕业生)

学术导师:刘威汉

专业GPA: 3.85

TOEFL:108 (R30 L26 S25 W27)

毕业去向:芝加哥大学

 

个人信息

一、主要奖项

1.南方科技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2019,2020,2021)

2.树仁书院艺术魅力之星

3.十周年校庆优秀学生志愿者

4.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5.第九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青少年作品银奖

6.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二等奖

7.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积分央行”计划》(省级资助)

 

二、国际交流经历

1.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9)

2.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暑期课程(2019)

3.芝加哥大学暑期研究(2020)

4.中国-新加坡青年领袖交流Open SGxCN under the Asia-ready Exposure Program(2020)

5.多伦多大学学期交换(2021)

Writing Sample:

基于2020年芝大暑期研究课题的一作文章(已发表)

 

三、实习经历

1. 德勤管理咨询Analytics & Cognitive数字化转型项目

2. 法国安盛集团

 

四、社团活动经历

1. 南方科技大学学生会宣传部(2018-2019)

2. 艺术中心键盘组(2018-2020)

3. 树仁书院学长团2130班大学长、国际生大学长(2021-2022)

4. 志愿深圳服务时长155小时

 

个人经历

2022 Fall申请季接近尾声,我幸运地拿到了Dream Offer——芝加哥大学Master of Arts in Public Policy with Certificate in Research Methods (MACRM)。来到南科大不觉已四年,结识了众多良师益友,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一步步成长,实现了长久以来的目标。

谨以此篇回顾我的申请故事,也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们。

一、专业选择

高考完,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参加了一个研究活动,了解了金融科技这一方向,颇有兴趣。巧合的是,南科大是当时为数不多开设金融科技专业的学校。入学以后,在几十个专业中选择了一年,确定大一暑假1+3进入金融科技(金融工程)专业。

本科阶段的探索和申请季前期浏览了上百项目后的心得,让我逐渐产生转方向的想法。申请季中结合意向学校最终确定四个方向:金融+金融工程/金融科技/量化金融+经济学+公共政策(经济和财政政策)。

 

二、升学路径选择

本科留学的想法曾经有过,但不足够强烈。本科毕业后出国的想法自高中起比较坚定,这也是高考后入读南科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我希望能找到理想的research- oriented项目,境外的选择更多,入学以后,我就开始关注相关的信息,并着手准备。

2020年疫情爆发以后,线上模式的广泛应用和南科大的充足资源让我的前期准备变得更加灵活高效,一定程度上也帮助我更加贴合境外院校的录取标准。

GPA、标化成绩和其他软性背景基本成型以后,尽管南科大建校时间短、金融系历年尤其疫情后境外升学案例有限、境外认可度为申请结果造成很大不确定性,我还是对自己境外升学的结果有充足信心。于是在2021年8月放弃了保研名额,全力以赴准备境外申请。

与直接申请PhD相比,我重点考虑Top20的“跳板”项目。疫情后,意向方向的PhD录取陆本的案例比较罕见;更重要的是我自身没有做好接下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持久战”的准备,因此希望通过开设博士课程的STEM类硕士项目过渡,这些项目的课程可以替代之后的博士一年级课程,同时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和3年OPT,“进可攻退可守”。

 

三、学业成绩

我的GPA并不是所在专业最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学年的通识课程成绩3.6+只位于同级1000多名同学的中游水平。进入专业以后的两个学年,我的学年成绩均在专业里名列前茅,最终申请时的专业GPA是3.85。一般来说,3.7+的GPA申请Top30的院校是不会拖后腿的程度,但需要出众的实习、科研等背景支持。我申请的项目录取者中有众多Top 30美本、Top3加本、Top3港本和Top5陆本985院校,上述学校以外的录取者比例较低,我的GPA在所有申请的项目录取条件中基本位于中游或者中游偏上的水平,以弥补本科学校认可度的不足。

在我看来,学业成绩不仅仅是申请时需要呈现在成绩单上的数字,尤其对于跨申的经济学/公共政策方向的学术类项目而言,GPA其实可以反映很多除学习能力之外的个人能力,比如时间规划能力、目标管理能力、学术写作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这些是我认为成为一名researcher必备的能力,也是我两年来着重训练和提升的能力。

专业课程是我提升专业见解更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从未在学期中实习过,也极少因为参加活动请假或逃课,如果学术活动或旁听的研究生课程与个别课程冲突,也会课后尽快补课。

我回忆过去两年的专业学习,也是扬长避短、查漏补缺的过程。对于兴趣所在的课程,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能满分就尽量满分,能A+就尽量不要A,因为这个过程并不需要花费我过多的时间,而我可以从过程中获得极致的体验;但对于自己特别不擅长的课程,我会觉得A和A+没有本质区别,但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下我可能会把课程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尽量把时间放在优先级更高的事情上,而不是“死磕”成绩。

虽然GPA只是众多考察维度中的一项,我申请的不少项目要求写明数理课程的分数,以考察申请人的数理背景,或者要求列出成绩达到B-以上的数理课程,比如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的Master of Art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Finance (MIEF)、香港大学的Master of Economics (MEcon)、杜克大学的M.A. Economics等。

 

四、DIY/中介?

大一有留学想法之后,便开始了解留学机构。起初出于“白嫖”心态,从不同的留学机构获取信息,并从各公众号看到最新申请季的辅导成果,对于顶级名校所需的申请者背景尤其“三维”(GPATOEFLGRE)有了画像。

前期详细了解后我个人认为,“三维”的准备更多要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依赖第三方,尤其标化考试,详细了解目标院校和项目对语言成绩总分和单项的要求并考出对应分数即可,托福口语25可以满足95%以上学校的要求。以芝加哥大学为例,官网对总分的要求和个别项目对单项分数的特殊要求要取交集,比如托福100+的同时各单项应不低于25。申请爆满的年份,如2022Fall,很多学校会用单项分数和语言成绩筛选出满足要求的申请者,然后才会考察他们的简历、个人陈述、推荐信等材料做出决定。这个程度上来说,“三维”更像是申请季的“入场券”。

金融、经济、公共政策的项目申请要求总体相似,细节却不尽相同,不同专业方向、十几个项目申请材料、几十封文书的递交,对于第一次经历申请季的人来说,工作量确实超出想象,而我又是希望所有细节都能尽善尽美的完美主义者,交换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和GRE备考的双重压力下,不同国家和地区院校的申请系统迥异繁杂的细节很难让我保持冷静,因此亟需专业人士帮助以提高我的申请效率。但我不能接受把申请季的琐碎事务全部交给第三方完成,因此完全不考虑“全包”服务。另外,除了强调申请季的参与感,我也期待经过选校、文书等过程的训练,可以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

 2020年,经南科大学长推荐,通过“再来人奖学金计划”选拔并与再来人签约。该计划选拔各维度条件有竞争力的同学进行不同项目数量的免费“半DIY模式”辅导,获得客户经理(Coordinator,CD)、学术导师(School Mentor,SM)的帮助。再来人对南科大的办学理念和学生情况比较了解, 南科大历年十佳毕业生中也不乏再来人学员的身影。

我申请的方向和项目比较杂,甚至有分量很重的项目要准备三份文书,比如UChicago的MACRM。申请季正式开始后和再来人签约的辅导项目数量有所增加。CD和SM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几乎完全是实时沟通的状态,我关于申请的任何问题都有及时、详尽的解答。

 

五、项目选择

我留学的国家和地区,其实是我本科前三年课外活动体验的反映。

2019年暑假,通过国际组织会议、暑期项目和实习的机会,我分别感受了国际组织的工作环境和英国、香港的生活学习氛围,也对未来发展方向形成初步感觉。众所周知,英国、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项目有很高相似度,比如录取标准、项目时长。个人而言,我的目标一直就不是用最短的时间获得一个拿得出手的硕士文凭作为求职敲门砖,因此意向国家和地区很快转移到了美国。同时,城市氛围、气候等因素都使我的首选留学地点中排除掉了港英。

(2019年6月活动合照,登上官网)

2020年暑假,因疫情,计划的美国之旅被迫取消。和芝加哥大学的教授线上联络频繁以后,我发现在全球排名前十的学校中,芝大的气质是我最喜欢的。加上我的专业导师刘威汉老师硕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曾向我介绍了芝大经济学训练之系统。对芝加哥学派的向往促使我把目标定在了芝加哥大学。

南科大建校以来芝加哥大学录取案例十分有限且均为理工科Master/PhD,我不知道自己的胜算有多少,因此除了芝大,也必须选择其他的学校作为备选。总体来说,我的选校策略偏激进,自始至终同时强调录取可行性、性价比和项目质量。

可行性在于,考虑四位推荐人和我有限的精力,项目申请数量控制在10-12个;以我的本科学校、GPA、托福、GRE、科研经历、实习经历、推荐信质量,综合判断,录取概率需小于60%,甚至40%,高于10%;录取概率超过70%的“保底”项目不考虑。

性价比在于,项目长度适中,学费与生活费之比控制在3:2左右。

项目质量在于,小而精,就读人数不超过60人,以20-50为佳。金融项目的课程设置需比本科阶段难度有提升、可选范围更广,经济、公共政策项目的培养模式应足够学术,所有项目应同时满足深造和求职(学校认可度够高、career service资源充足)两方面要求。

同时,我个人极不喜欢纽约的城市氛围,位于纽约的项目全部没有考虑。

疫情发生以后,很多学校录取标准有变化,虽然英、港、新不是首选留学地,我也考虑部分项目作为备选。但最终只选出极个别培养模式高度借鉴北美跳板项目、招生人数10-50的项目,比如香港大学MEcon - Advanced Research Stream / Theory Stream。

最终,选校方案的Excel从1.0更新到了5.0,我筛选出了1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充足的申请理由,且足够作为芝加哥大学不录取后的理想替代,即入读任何一个项目都可以满足我未来发展的需求。

 

六、录取项目介绍

2021年12月,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金融硕士项目提前批放榜。这是2022 Fall申请季正式申请的第一个学校,首发首中。该项目有四个track,我申请并录取的是Quantitative Finance(量化金融)。

2022年1月,香港大学经济学硕士录取,另有40%学费减免,即13.2万港币。该项目有四个stream,我申请的是Advanced Research Stream(PhD课程,2021 Fall首批学生,录取4人,本科背景均为港大/北美名校的数学/经济近满绩选手 毕业强制thesis) 录取的是Theory Stream(与Advanced Research Stream一致的PhD课程,无强制thesis)。另外两个是Policy和Data Analysis相关的就业导向的stream。学术类stream的committee之前没有接触过南科大的学生,面试时对南科大的培养模式和我的就读体验十分好奇,特别感谢港大MEcon的Director的青睐和诚意,几乎没有看到往届和应届录取的其他同学(顶尖/知名海本的高GPA、多段科研经历选手)有收到奖学金或者比我更高金额的奖学金。

2月,芝加哥大学Harris公共政策学院Master of Arts in Public Policy with Certificate in Research Methods (MACRM)录取。该项目以经济学课程为主(高阶微观、计量、博弈论等),部分师资与经济系共用,每届录取约30名学生,与Harris PhD学生一同上课,其中2个quarter跟随Harris教授开展research apprenticeship,以往毕业生深造去向有UChicago、MIT、Stanford、Yale等,它同时是STEM。

3月,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院(SAIS)Master of Art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Finance (MIEF,国际经济与金融)录取。项目位于华盛顿特区,SAIS毕业生进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认可度极高。这个项目的课程设计和培养模式我都十分感兴趣, STEM,class size一般不到50,能获得录取十分意外。但最终还是为了MACRM放弃了它。

此后,Duke M.A. Economics通知我被列在waiting list上。这个项目是北美历史悠久的跳板项目,录取难度很大,能拿到waiting list也是意料之外。

(JHU SAIS MIEF offer)

七、致谢

虽然2022 Fall申请季堪称近年来最魔幻的申请季,每月一封offer的节奏让我的2022开局便心情舒畅。相对顺利的申请过程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南科大老师们的帮助:感谢国际合作部和语言中心的老师们在前期准备阶段的指导,感谢王树勋教授的信任、导师刘威汉副教授的鼓励和推荐,以及金融系、信管系老师们专业课上的倾囊相授、课下的指点迷津,收益颇丰,各位老师也会是我未来的榜样。另外特别致谢黄冲老师、滕琪老师在申请提交和交换学期前后的支持。

接下来迎接我的会是挑战和机遇,但一直心怀感激,期待在南科大收获的宝贵体验带我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