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 |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大科学装置加速落地 为深圳打造科研世界级舞台

2024-03-14

“中能自由电子激光器大科学装置已于去年破土开工,这是深圳最大规模的大科学装置,由南科大牵头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自己去年提出的“以大科学装置推动深圳科技创新发展”建议落实情况。他说,这项“大国重器”建成后,将为深圳打造一个科学研究的世界级舞台。

 

 

用大科学装置聚全球顶尖人才

 

“想揽瓷器活,先要有金刚钻”,去年是薛其坤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他用这样形象的比喻,呼吁加快大科学装置在深圳的布局。

 

这个建议得到了有效落实,深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落地。去年9月, 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自由电子激光器大科学装置开工建设,这是深圳首个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窗口指导”的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顶级的第四代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为相关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研究提供世界领先的研究工具。

 

中能自由电子激光器大科学装置效果图

图源:南方科技大学

 

薛其坤说,作为该项目建设的牵头单位,南方科技大学专门成立一个校级的先进光源中心,从人才和科研等方面着手,为大科学设施的建设及未来的运转提前做3-5年的部署,使其建成后可以马上发挥人才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攻关方面的作用,推进物质科学研究重大原始创新,助力解决关键“卡脖子”技术,服务大湾区产业发展。

 

在薛其坤看来,大科学装置是一个聚才的平台,“我们会吸引世界上很多优秀的科学家、优秀学子在这样非常先进的科研平台中,从事最有挑战性、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我们用这个方式可以培养一批又一批人才。”

 

推进粤港澳三地教育科技跨境合作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作为大湾区科创协同发展的成果之一——2022年,由南科大联合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快速整合集聚粤港澳三地在量子领域的科技力量,瞄准量子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逐渐形成了一流的研究氛围,搭建起大湾区量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桥梁。

 

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论坛(第二期)

图源: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

 

薛其坤说,量子科学中心由大湾区13所高校、科研机构和2所企业联合打造,如何将中心运转好,还涉及“一国两制”下跨境科研资源的使用、跨境人才的交流、跨境设备的共享、跨境政策的融通等方面问题。两会后,他将就推进粤港澳三地科技、教育深度合作深入思考,从量子科学中心建设出发,推动探索出一种在新时代下,大湾区科技教育、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的全新模式。

 

南科大完全融合到深圳的发展中

 

今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高校的科研力量在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薛其坤说,南科大作为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创新之城的特质也是学校的发展优势。学校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深圳“20+8”产业发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以联合实验室为典型代表的校企合作模式,统筹资源推动产学研结合,主动赋能成果转化,面向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聚焦战略性、前瞻性产业,多维度多层次对接区域龙头企业。“南方科技大学的发展完全融合到整个深圳市的发展中。”薛其坤说,南科大已基本实现与深圳各区的合作全覆盖,包括一些比较长远的前瞻性的基础研究,例如在光明科学城打造的重大科学设施,南山区共建的深港微电子学院等。此外,南科大还深入参与到深圳基础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实现学校自身发展与服务地区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本文来源 | 深圳特区报

采写|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李舒瑜 周元春

编辑|吴诗敏

监制|甘霖 党毅浩